医务人员指导就医患者如何使用医保码。
医保刷脸付。
“医保钱包”。
为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优化医保服务推动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的决策部署,2025年6月30日,宁夏上线“医保钱包”服务,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整省区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资金跨省共济使用。这意味着,宁夏参保人只需在手机上轻轻一点,就能将个人账户资金直接转给外省的亲人,用于支付在定点医药机构就医购药时个人负担的费用,用于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,并且实现“秒到账、即时刷”。
从“跨省如隔山”到“一键跨山海”,宁夏以“西部样本”的担当,不仅盘活了本地区的医保沉淀资金,更将医保福祉辐射至甘肃、陕西、内蒙古等周边省份,构建起“服务输出”与“资源共享”的区域协同新格局。一个“小钱包”,正承载着民生温度,悄然改变着千家万户的生活。
困局·跨省如隔山
年轻人的钱在账户里“沉睡” 父母却在老家为药费“犯难”
对于在银川工作的张莉来说,每月发工资时,看到医保个人账户里又多出几百元钱,心情总是有些复杂。这笔钱像是被“锁”在一个透明的保险箱里,看得见却摸不着,更用不到几百公里之外的家人身上。
张莉的老家在甘肃省一个小县城。父母年过七旬,父亲患高血压和糖尿病多年,母亲膝关节疼痛上下楼都困难。“我爸妈是医院的常客,药罐子是家里的固定摆设。”9月17日,张莉苦笑着说。老两口的居民医保报销后,每月还要自掏腰包承担五六百元药费,这对他们来说是笔不小的支出。
想到自己的职工医保个人账户里已经积累了将近1万元,张莉总是感慨:“我一年到头感冒都难得有一次,可这笔钱一直在账户里‘睡大觉’,真想取出来或者直接转给爸妈用。”
在吴忠工作的刘强也曾面临同样的困境。他的父母远在陕西老家,父亲患有心脏病,需要长期服药,每月药费支出就要上千元。尽管刘强的职工医保个人账户里积累了不少资金,但由于父亲在陕西参保,他无法将账户里的钱转给父亲使用。“每次看到父亲因为药费发愁,我心里就特别难受,真想把自己医保账户里的钱拿给他用。”刘强无奈地说。
张莉和刘强的烦恼,是全国约1.5亿跨省流动人口及其家庭的共同痛点。
过去,医保基金以省甚至以市为单位管理,个人医保资金只能在省域内流动,一旦跨过省界,这池“水”就“流”不动了。年轻人、健康人群在工作地积累的医保个人账户资金,无法调剂给老家的亲人使用,造成账户资金“有的人用不完,有的人不够用”的结构性矛盾。
尽管宁夏已经实现医保个人账户资金共济和跨省就医直接结算,但若和家人不在同一个省份参保,是无法实现共济的。怎么办?张莉每月会给父母转账600元药费,刘强每月给父亲转账1000元药费,这无疑增加了两个年轻人的经济负担。“医保个人账户里明明积累了不少钱,要是能直接给父母使用就好了!”这是许多异地参保子女的共同心声。
破局·答好必答题
攻坚一个月打通共济“高速路” “沉睡”医保金变亲人“救命钱”
民有所呼,政有所应。近年来,国家医保局密集出台多项政策,核心目的就是盘活沉睡的医保个人账户资金,增强医保基金的共济性。国家医保局要求各地积极探索,利用信息化手段,简化流程,稳步推进家庭共济从省内走向跨省。这不是一道“选择题”,而是一道“必答题”,是回应社会关切、提升民生温度的重要举措。
宁夏医保局深刻认识到这项政策对于百姓的巨大意义,将其作为一项重点民生工程全力推进。但实现跨省共济,技术难度极高。需要打通国与省之间、省与省之间的医保信息壁垒,就像是要给全国各地的医保系统修建一条条统一标准的高速公路,让资金和数据能够安全、顺畅、准确地跨省流动。
“我们协调了各方力量,成立了攻坚专班。”宁夏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“这里面涉及技术接口改造、业务经办流程重塑、资金清算规则制定、医院药店系统升级、与合作银行沟通,以及最关键的安全风控体系保障。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,资金都可能转错、转丢。”
就是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,宁夏医保部门与技术支持团队日夜奋战,仅用1个月就完成了通常需要数月的系统开发和测试工作,实现全区5个地级市“医保钱包”的全域开通,让这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,为全国医保提供“西部样本”。
何为“医保钱包”?它是国家医保部门为参保人开通的专属资金账户,也是一种新型医保支付载体,与个人医保码相关联,可以用于近亲属之间“医保钱包”转账、就医购药费用结算、居民医保个人缴费等业务场景。“‘医保钱包’更像一座桥,连接起分散在不同省份的家庭成员,实现了健康保障能力的家庭内部调剂,让医保基金真正实现‘家庭共享’。”该负责人介绍,这一举措极大提高了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,通过技术赋能,将便捷和关怀直接送到每一位参保人的指尖,化解了无数“张莉家庭”“刘强家庭”的急难愁盼。
新局·亲情零距离
儿女指尖一转“秒到账” 父母刷卡买药“太省心”
政策好不好,关键看落实和使用体验。那么,“医保钱包”怎么用?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变?
“操作简单到让我惊讶。”最近听说宁夏已开通“医保钱包”服务,张莉立刻在手机上下载了“国家医保服务平台”App。按照指引,她通过“亲情账户”功能添加了父母信息。“我以为需要户口本、照片什么的,结果根本用不着,直接输入父母的姓名和身份证号,系统通过后台数据比对后,让父母在手机那头刷个脸,几分钟就绑定成功了。”
绑定后,张莉尝试着给母亲的医保账户转了500元。“就像支付宝转账一样方便,同样有刷脸验证,确保绝对安全。我这边刚点完‘确认’,我妈的手机立刻就收到了一条医保局发来的短信,提示‘您的共济账户已收到500元’。这速度,真是‘秒到’!”
石嘴山市的王先生退休后定居四川成都,患有高血压的他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。过去,他自行垫付药费后回宁夏报销,或让子女邮寄药品,十分不便。“医保钱包”开通后,他在成都定点药店购药时,通过刷脸验证就可直接从宁夏医保个人账户中扣除药费。“现在不用攒一堆发票回宁夏报销了,直接刷脸就能扣钱,和本地社保卡一样方便。”王先生笑着说。
“对我们老年人来说,太省心了!”家住固原的李金山对“医保钱包”赞不绝口。“我不会操作智能手机,用的是老年机。在西安的儿子说已经办好‘医保钱包’转账,让我只管去刷卡买药。我去社区医院买药,刷我的社保卡,果然资金充足。工作人员告诉我,扣的就是我儿子转过来的钱。”
目前,宁夏“医保钱包”资金使用范围明确,主要支付参保人在参保地“两定”机构就医购药时,医疗费用中需个人承担的部分,以及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。
在区域协同发展的大趋势下,宁夏与甘肃、陕西、内蒙古等省份人员往来密切,“医保钱包”跨省共济机制突破了“以行政区划为界”的服务局限,构建起“宁夏参保、周边受益”的全新格局。自“医保钱包”开通以来,宁夏参保人通过“医保钱包”已为甘肃、陕西、内蒙古等周边省份亲属共济18.19万元。这种共济并非单向,周边省份参保人也可通过该机制向宁夏参保人共济,形成“服务输出”与“资源共享”的良性循环。
宁夏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下一步,将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,深入分析参保人的就医模式,进而优化个人账户资金配置,全力推动医保服务不断优化升级,让群众更多更快更好地享受到医保改革发展的便民利民惠民红利。(记者 安小霞/文 韩胜利/图)